我有一本學琴的筆記本,記錄每次課堂的所學所想。
本裡記的是技巧、概念、音樂史、樂曲分析、演繹方法、作家風格、練琴心得等,對我來說,裡面的都是瑰寶。有時拿出來翻一翻,溫故而知新——有的技巧和概念在課堂上學習、運用了,印象特別深刻,當時便牢牢記住了;有的確實是忘記了;啊,這點原來老師教過了,只是我沒記住,便會特別感激老師的耐心。
習琴時,尤其是當遇到困難的樂段,我會把技巧拿出來運用。以前技巧歉絀,練起來還是有點笨拙,總是用著那幾個技巧。隨著技巧掌握得多了,習琴世界就變得多姿多彩,通過使用不同的技巧,彈出更多的可能:有一些地方,自然而然的把學到的技巧套用了;另外一些,或要自覺地嘗試使用不同技巧,判斷哪個比較合適——比如這個用起來音色太柔弱了,不貼合這個樂段,那麼便換一個,直至滿意為止;有時甚至是mix and match,把不同的技巧一併拿出來,用在某個地方。
豐富的技巧,就像是多啦A夢的百寶袋,讓我遇到不同的情況都能應對自如。日復一日,練琴就變得愈來愈有效率:彈一首新曲子,大部分地方自己都有能力處理了,還是不懂的,思考、研究一下,參考大師的演繹,盡力將它彈好,上課時再交託給老師。
我覺得學琴的意義,不在於跑完多少首曲子,而是學到什麽技巧、概念;習琴的樂趣,在於能不能運用好所知所學。
有一次,我把學貝多芬《葬禮進行曲》時學到的一套指法,自然地套用在布拉姆斯《間奏曲》中,確實有洋洋得意之感:「啊,這個地方我懂!」很多時把新技巧用到舊曲子,又抱恨當初:「如果當時就會這個,多美好。」哈,但彈琴不就是這樣嗎?無論你走到哪個階段,不管你是新手還是大師,都是不斷地在精煉技巧、磨練功夫,而看到自己不斷的進步,又有更大的動力學好琴和練好琴。
我鼓勵同學多做筆記,自覺地築建自己的技巧寶庫,希望大家的寶盒豐足滿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