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現正接受報名的「樂. 新加坡國際音樂比賽」章程,很高興香港出現愈來愈高水平的鋼琴比賽。
於香港賽區初賽勝出的參賽者(首三甲),將被獲邀參與8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決賽。
怎樣看出是高水平呢? 當然不是單憑「國際」二字。
首先,有別於現在許多本地比賽都細分數十個組別以增加得獎者人次,這個比賽鋼琴獨奏只分兩個組別——級別組和公開分齡組。
其次,所有參賽者必須演奏兩首曲目,也就當於要準備半個英皇考試了。
可幸的是沒有要求背譜(即使在正式演奏,鋼琴家是否必須背譜最近也出現很多爭議)。
級別組算是比較容易處理的組別,只要在2023-24年英皇考綱選2首不同風格就可以,對於剛完成或正準備考試的同學來說,可說是一石二鳥。
至於獨奏分齡組(4至28歲共分五組),選曲要求相當嚴格——兩首曲子其中一首必須是練習曲(etude)。
(也順帶一提鋼琴二重奏組不設年齡上限,對於成人習琴者也是很難得的機會。)
法文etude是英文study的意思,練習曲顧名思意就是以練習特定技巧為目標的曲子,大家可能都彈過的練習曲,包括Czerny和Burgmuller。我的學生學到三級以上是必彈的課本。
英皇各級考試也不時使用不同作曲家的練習曲作曲目,例如2023-24年8級考綱B2就採用了法國女作曲家Farrenc 的Etude in D flat。
更高階而大家又比較熟識的,要數蕭邦Op 10和Op 25兩組共24首,當中有右手全黑鍵的Black Keys 練習曲(Op 10 No 5)、被喻為最難的三度雙音練習曲 (Op 25 No 6)、壯麗的琶音練習曲Ocean (Op 25 No 12)等。
雖說是練習曲,但是首~首~都有音樂性,而且風格完全不同。
所以曲子困難之處在於,你要駕馭技術之餘,還要把音樂性彈出來(即是彈得好聽…),不是要你光炫技。
聽聞中國著名鋼琴家傅聰生前要求自己每天要練完蕭邦24首練習曲後,才開始練習其他曲目。
其他如Rachmaninoff, Liszt, Scriabin, Brahms寫的練習曲也是出名的難,全部都是演奏級程度。
一位朋友說她的學生去年參加了一個日本國際賽的香港區選拔賽,可能因為水平太高,令不少同學卻步,所以她的學生順利晉級(當然也有可能是她太謙虛…)。
/
我說不要讓想像出來的困難成為自己拓展視野的絆腳石。
在這幾乎每個孩童都會最少一種樂器的地方,類似高水平的比賽或成為以後的新定位。
附上 Music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相關鏈接
.